胸闷、气促、严重缺氧,命悬一线,
取栓、溶栓、恢复血流,转危为安!
一周前,73岁的朱女士出现了胸闷、气促不适,粗心大意的她未予重视。4天前的早晨,她症状明显加重且伴有胸痛,感觉自己“喘不上气、快要憋死了”。她这才到就近的医院就诊,医院急诊进行了抽血化验、心电图、肺动脉CTA造影等检查,提示“两侧肺动脉主干及分支多发充盈缺损,考虑急性肺栓塞”(图1)。接诊医生顿时紧张起来,这可是急危重症!鉴于首诊的医院对此缺乏治疗经验,于是在严密监护下迅速由救护车转至上海市肺科医院急诊科。我院急诊科接诊医护团队立即对患者病情进行一系列诊断评估,评估为肺栓塞中高危患者,开通绿色通道后即刻收治入院。此时患者严重缺氧,吸氧状态下指脉氧只有78%(正常人不吸氧时为95%-100%),心率快达120次/分,可以说是命悬一线!急诊科医生一边完善相关辅助检查,一边积极抢救及对症支持治疗,同时紧急联系我院介入科会诊,讨论制定了急诊行肺动脉取栓、溶栓术的方案。与患者及家属积极沟通获得书面知情同意后,迅速转运至介入手术室。介入手术团队熟练地完成穿刺、造影等一系列操作,证实双侧肺动脉多发栓塞,先后抽吸取出数十枚0.5cm-1cm的血栓(图2),并给予阿替普酶局部溶栓,复查造影提示肺动脉血流通畅。患者胸闷、气促症状较前明显好转,氧饱和度从80%左右升至94%,心率也恢复至86次/分。由于肺动脉血栓多数是静脉血栓脱落所致,为防止血栓再来“捣乱”,给患者安置了可回收的下腔静脉滤器。
手术结束后患者安返病房,医生充分评估出血和血栓风险后,立即启动规范的抗凝治疗,继续严密观察治疗,并进行系统的检查和评估。经过1周多的积极救治后,朱女士的病情明显好转,生命体征逐渐稳定,无胸闷气促的现象,随访肺动脉CT血管造影提示恢复正常(图3)。患者近期已出院,并在我院门诊继续随访。
图1 术前肺动脉CT血管造影显示左、右肺动脉内多 发充盈缺损(箭头),提示血栓栓塞
图2 介入手术中取出的血栓
图3 介入手术后,复查肺动脉CT血管造影显示无明显栓子,血管腔通畅
肺栓塞是以各种栓子(如血栓、脂肪、羊水、空气等)阻塞肺动脉或其分支为其发病原因的一组疾病或临床综合征的总称。最常见的原因是来自静脉的血栓,多为下肢深静脉及盆腔静脉。肺栓塞的致死率及致残率都很高,未经治疗的肺栓塞病死率高达25-30%。特别是急性肺栓塞,在全球范围内都是一高致残率、高致死率、高误诊率的常见病,也是住院患者的常见并发症。因其发病隐匿且症状无特异性,常常被忽视,是住院患者非预期死亡和围手术期死亡的重要原因,也是导致医疗费用增加、住院时间延长、医疗纠纷的主要原因。早期识别与诊断,及时有效的救治,规范的随访与管理,从而降低肺栓塞患者死亡率和复发率,改善预后是我国乃至全球共同面临的重大健康问题。
肺栓塞发生时由于血栓堵塞肺血管床的大小、程度、速度以及患者的基础心肺功能状态不同使得肺栓塞临床表现呈多样性、复杂性,从没有或有极少的临床症状到急性右心衰竭所致心原性休克甚至猝死。如果患者出现不明原因气促、胸闷、胸痛、晕厥、咯血、低氧血症等症状或表现,均应引起警惕并立即就医,查明原因积极治疗。常用的检查指标或方法包括D- 二聚体、心电图、心脏彩超、肺动脉CT血管造影(CTPA)、肺通气灌注显像等。一旦确诊,根据病情的危急程度采取抗凝、溶栓、取栓等一系列综合治疗。
我院急诊科每年都会接诊很多的疑诊肺栓塞患者,根据急诊疾病谱,急诊科医护团队已制定了相应的肺栓塞诊治流程。在科学的诊断思路指导下,综合分析、正确判断,都及时地做出诊断并快速、准确的进行危险分层,在遵循指南的前提下,采取个体化治疗,均取得较为满意疗效。
Copyright©2015 上海市肺科医院 ALL Rights Reserved. 沪公网安备 31011002001705号 沪ICP备14008909号-1
Powered by 华宇万户医疗
微信扫描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