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活一口气——浅谈缺氧

发布时间:2024-01-07
浏览量:
加载中...
字号: 字号 字号增大

都说人活一口气,仔细想想的确如此,这里并非指意气之争,而是指呼吸进出的那口氧气。当人暂时停止呼吸,那些缺氧的憋闷感时刻提醒着人们这口气的珍贵。尤其是对那些“缺氧”的患者,更能够深刻体会到氧气的珍贵。那么,他们怎么会“缺氧”的呢?接下来,我们从吸入的氧气谈起,带大家进入到氧的世界里。



01  我们吸入的氧气


空气中的氧浓度约为21%(图1),在海平面水平,大气压为760mmHg(101.33 kPa)时,空气中的氧分压=(760-水蒸气分压)×21%。我们呼吸时,吸入的空气在经过呼吸道后被水蒸气饱和,所以吸入气氧分压(PiO2,Inspired oxygen tension)约为150mmHg([PiO2=大气压-饱和水蒸气压]×0.21,其中饱和水蒸气压为47mmHg)。



图1:氧气在大气中的比例



02  氧气怎么进入你的身体?


图2:呼吸道解剖模式图




正常呼吸时,上呼吸道(鼻、咽以及喉部,即环状软骨以上的部分,图2)先对气体进行加温、加湿和除尘。室内空气湿度约10mg/L,气管内的湿度应该在36mg/L~42mg/L之间,气体到达隆突时的最佳湿度水平是44mg/L(相对湿度100%,气体温度37℃,图3)。


图3:呼吸道加温加湿生理模式图




在进入肺泡后,由于肺泡里充斥着CO2,所以此时氧分压进一步降低,肺泡气氧分压(PAO2,Alveolar oxygen tension)约为102mmHg (PAO2=PiO2-PACO2/R。这里的PACO2(肺泡气二氧化碳分压)均值38mmHg,R(呼吸商)指的是人体呼吸过程中CO2产生量与O2消耗量的比值)。




肺泡中的气体在进入毛细血管后,氧分压又会进一步降低,而动脉血氧分压(PaO2,Arterial oxygen tension)是反映外呼吸状况的指标,是机体缺氧最敏感的指标。它反映了肺毛细血管的摄氧状况,正常值大约是80-100mmHg,均值为90mmHg,[PaO2会随着年龄增加而逐渐降低,公式为PaO2=100-0.3×年龄(岁)±5]。




吸入的氧气,通过上呼吸道、肺泡、肺毛细血管、动脉血、全身毛细血管、细胞,最后到达细胞线粒体过程,氧分压呈阶梯式下降,如同几层连续瀑布下落一样,因此也称为氧瀑布或氧降阶梯(oxygen cascade)(图4)。

图4:氧瀑布模式图



03  氧气在血液中的状态

氧进入血液后绝大部分以化学结合方式存在于血内,主要与红细胞中血红蛋白(Hb,Hemoglobin)结合,形成氧合血红蛋白 (HbO2)。O2和Hb结合后,其中铁离子价无改变,因此非氧化而为氧合(oxygenation)(图5)。


图5:氧合血红蛋白模式图




血液中共有4种血红蛋白:氧合血红蛋白(HbO2)、还原型血红蛋白(Hb)、碳氧血红蛋白(COHb)和正铁血红蛋白(MetHb)。动脉血氧饱和度(Arterial oxygen saturation,SaO2)为动脉血液中HbO2占其余种类血红蛋白的比例,以百分数表示。SaO2=HbO2/(HbO2+Hb+COHb+MetHb)。正常值为95%~100%。



04  缺氧是怎么回事?

氧合速度极快仅需 0.01s。不需要酶的催化,主要受氧分压 PO2的影响。两者的关系可用氧合血红蛋白解离曲线(简称氧离曲线)表示,呈S形(图6)。


图6:氧离曲线




氧分压在60-100mmHg时,氧离曲线比较平坦,即使氧分压有些许变化,血氧饱和度的变化也不大,血液中血红蛋白仍可以结合足够的氧供组织利用。当动脉氧分压为60mmHg时,血氧饱和度仍可以达到90%以上,血氧含量和组织供氧量并没有显著减少。氧离曲线中段,也就是氧分压在40-60mmHg时,氧离曲线比较陡直,氧从血红蛋白中解离更容易,能更好的释放氧气到组织细胞中,这是我们人体气体运输正常的生理现象。如果存在呼吸衰竭导致动脉血氧分压降低,就会明显影响机体的氧合以及组织细胞氧的摄取。



所以通常将动脉血氧分压<60mmHg作为呼吸衰竭的诊断标准,提示我们在治疗呼吸衰竭中,给予氧疗时,尽量将动脉血氧分压提高到60mmHg以上,这时即使动脉血氧分压轻度上升,也可使血氧饱和度大幅度上升,以保证组织细胞的供氧。




05  氧分压正常就不缺氧吗?

前面在讲氧瀑布时,我们正常吸空气时的氧浓度是21%,所以到达动脉的氧分压均值约90mmHg。如果是高流量吸氧时抽的血,两者的氧合状况肯定是不一样的,从吸入气到动脉血的这个过程会受吸入氧浓度(FiO2,Fraction of inspiration O2)的影响。所以这时我们不光只看动脉血氧分压,还要看FiO2。这就要看我们血气结果中的另一个指标氧合指数(PaO2/FiO2)。


图7:氧合指数




如在诊断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时,ARDS柏林定义根据PaO2/FiO2分为轻度、中度、重度三个等级。

轻度:

200mmHg<PaO2/FiO2<300mmHg

中度:

100mmHg<PaO2/FiO2<200mmHg

重度:

PaO2/FiO2<100mmHg(图7)。



06  缺氧的病因


心跳骤停后大脑对缺氧的耐受时间只有4-6分钟,这也就是抢救的黄金时间。

组织供氧量涉及三个系统:

(1)心血管系统。决定心排出量(CO)和血流的分布。

(2)血液系统。决定血红蛋白浓度(Hb)和血红蛋白与氧的亲和力。

(3)呼吸系统。决定动脉氧分压。

其中任何一个系统发生改变均可使组织供氧量下降即缺氧,由于氧疗只能影响PaO2,因此氧疗只能纠正由呼吸系统异常导致的缺氧。




临床上一般将呼吸衰竭分为两种,I型呼衰主要见于肺换气障碍(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弥散功能损害和肺动-静脉分流)疾病,如严重肺部感染性疾病、间质性肺疾病、急性肺栓塞等。II型呼衰多由肺泡通气不足所致,常见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上呼吸道阻塞、呼吸肌功能障碍等。前者仅有PaO2下降(<60mmHg),后者除有低氧血症还伴有高碳酸血症(PaCO2>50mmHg),因此,对于不同类型呼衰,应该采取不同的氧疗措施(图8)。

图8:氧疗措施



07   终末期缺氧的治疗


人活一口气!而终末期肺病患者往往差的就是这“一口气”,有的上不来气,有的呼不出气,憋闷感、濒死感时刻都在,非常痛苦,而肺移植是终末期肺病目前唯一有效的解决方法。




肺移植受体的一般指征为:终末性良性肺疾病功能严重受损、内科药物和一般外科手术治疗无效、日常活动严重受限、预期寿命只有1-2年、没有其他重要脏器功能衰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特发性肺纤维化(IPF)、肺囊性纤维化、ɑ-1抗胰蛋白酶缺乏,特发性肺动脉高压,这些疾病占整个肺移植疾病谱85%。剩下的15%由结节病、肺淋巴管平滑肌瘤病等相对少量的疾病组成。




上海市肺科医院是“上海肺移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图9)。出版了中国第一本肺移植专著《肺移植》;采用ECMO技术,在术前,术中,以及术后,为肺移植手术保驾护航;国内最早开展EVLP技术,进行肺移植供体的评估与修复;积极研究肺移植术后感染,撰写我国肺移植术后抗真菌治疗指南;开展了我国第一例再次肺移植,解决了肺移植术后患者慢性排异的挑战;开展了我国第一例活体肺叶移植;肺移植团队全年无休,使命必达;通过红十字会,向部分肺移植患者提供补贴,改善患者的经济困境。造福更多患者、造福更多人民。

图9:肺科医院直升机运肺

Copyright©2015 上海市肺科医院 ALL Rights Reserved. 沪公网安备 31011002001705号 沪ICP备14008909号-1

Powered by 华宇万户医疗

医院地址:上海市杨浦区政民路507号
官网:www.shsfkyy.com
邮箱:shsfkyy@126.com
电话:021-65115006
  • 微信扫描关注

在线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