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移植患者需要接种疫苗吗?
疫苗是近代医学最伟大的成就之一,疫苗接种是公认的预防感染的有效方式。器官移植患者术后需终身服用免疫抑制剂,免疫功能低下,是感染的高危人群,一旦感染,其住院率、重症率和死亡率均较正常人群高。器官移植患者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疫苗接种。
为什么肺移植患者接种疫苗需要个体化评估?
肺移植患者术后早期免疫抑制水平较高,过早的疫苗接种造成免疫应答率普遍偏低,同时术后恢复期可能存在排斥反应、感染等全身异常情况,疫苗接种的安全性降低。因此需要根据个体恢复情况进行评估,在病情稳定后合理接种疫苗。
肺移植患者接种疫苗的总体原则是什么?
移植等待期病情相对平稳的患者术前至少4周可进行各类疫苗接种;术前至少2周可进行灭活疫苗或重组亚单位疫苗接种。肺移植术后患者为免疫低下人群,不宜接种减毒活疫苗,而灭活疫苗及重组亚单位疫苗的安全性已得到广泛共识,一般肺移植术后3-6月免疫稳定状态可考虑接种。需注意,存在排斥反应、发热、感染及接受抗淋巴细胞单抗治疗等特殊情况应暂缓接种。
肺移植等待期患者可接种哪些疫苗?
肺移植等待期患者病情相对较重,缺氧耐受性较差,是感染高危患者,一旦感染,会造成病情进一步恶化,故感染的预防同样重要。等待者在病情相对稳定期建议接种部分疫苗,如肺炎球菌疫苗、流感疫苗、乙肝疫苗等,一方面预防等待期感染造成病情加重,另一方面可早日形成免疫力,为术后储备抗体。术前接种疫苗需要考虑患者的耐受性,如是否耐受转运等,同时需提前与社区接种医生、移植团队做好沟通。
肺移植术后患者可接种哪些疫苗?
肺移植术后3-6个月免疫状态稳定后,建议接种肺炎球菌疫苗、流感疫苗(流感最快可1月后接种)、乙肝疫苗等;其余特定疫苗如狂犬疫苗、HPV疫苗、重组带状疱疹疫苗等,如有适应症也可接种,建议所有疫苗接种前均需咨询接种医师及移植团队,了解疫苗的类型、剂量、接种方案及确定是否存在禁忌症。
为什么强调肺移植患者流感疫苗和肺炎球菌疫苗均要接种?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症状有:发热、头痛、咳嗽、咽喉痛、流涕等。在流感高发的秋冬季节,各个年龄人群都有可能发生感染,对大多数人而言,流感是一种自限性疾病,但部分感染者会出现严重的并发症,特别是一些高龄、免疫低下人群,感染流感后极易并发肺炎,一般需要住院治疗。肺炎球菌是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原菌之一,肺炎球菌感染是导致老年人患病和死亡的重要原因,肺炎球菌疫苗(PPV23)是预防的最有效手段。当人体被流感病毒侵袭、免疫力下降时,肺炎球菌就会“见风使舵”,趁机“雪上加霜”,引起肺炎,并极有可能引起严重并发症。研究表明,流感疫苗与肺炎球菌疫苗联合接种,具有协同效应,能起到1+1>2的预防效果,因此对肺移植患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接种疫苗后一般会有哪些不良反应?
一般会有接种部位局部不良反应:注射部分疼痛不适等,全身不良反应:低热、寒战、乏力等,一般程度较轻、且为暂时性不适,这些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与普通人群无明显差异,早期随访数据未检测到与疫苗直接相关的移植排斥反应。
如何登记接种疫苗?
现有的疫苗接种服务均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具体可至当地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预约登记,部分疫苗对特定人群可免费接种。
Copyright©2015 上海市肺科医院 ALL Rights Reserved. 沪公网安备 31011002001705号 沪ICP备14008909号-1
Powered by 华宇万户医疗
微信扫描关注